地图界的黑科技:区块链地图、VR地图与3D地图
点击左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现在,我们好像正站这个时代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上,一脚今天,一脚明天,科技每天都在更新换代,未来既近在眼前,又扑朔迷离。
在这传统与未来交糅混杂的时代,看似传统的地图也在加入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其实在未来,地图将变成像油盐酱醋一样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须臾不可离。
区块链地图
区块链无疑是现在最火爆的概念,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呢?
从技术层面说,区块链是一种技术,简单点说就是去中心化,不再需要一个中心化的中介机构存在,一切都借助于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运行,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公开透明的目的。
而从经济模式上说,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共享经济,只不过这个共享经济并不是我们共享个单车这么简单,而是共享单车的同时也共享收益。就比如你今天用了某一个单车品牌的单车,在非区块链的模式下,你付钱,然后享受服务;而在区块链的模式下,你付钱,不仅享受了服务,也得到了这家共享单车公司的“股份”——当然,这种“股份”未必是真正的股份,可能是很多形式的回报。
因此,在区块链模式下,你用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这就有点儿像现在的粉丝经济,粉丝越多明星越红,明星越红,粉丝也越有成就感。因此你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也变成了股东之一。
很多人认为,区块链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在这种大环境下,区块链地图也成了地图的发展方向。
那么问题来了,区块链地图应该是怎样运作的呢?
其实现在由于各国对地图的限制都很严格,地图行业的准入门槛是很高的。所以真正的区块链地图很难实现,但在理想的世界中,区块链地图是靠每一个人去完善的。
比如路上的行人无意间走了一条新路,或者拍了一些实时街景,再或者标记了一个服务好价格实惠的餐厅,又或者发现了哪里的商场正在打折,只要你把这些信息上传到区块链地图上,你就能得到相应的报酬,而区块链地图也就会更加完美更加信息丰富。而这个地图,也就不再是哪一个公司哪一个团队的产物,而是大家共同创造的产物。公司需要提供的只是一个地图平台,数据的提供者和使用者都是用户。
现在的很多应用软件都会利用我们的位置信息丰富自己的数据库,但如果应用了区块链技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选择的共享信息,同时会有很完善的信息加密手段,到时候,不再会有大公司因为贩卖你的个人信息而获利,能够贩卖你个人信息的,只有你自己。
VR地图
VR与AR都是火了好一阵子的概念。
简单来说,AR,增强现实,是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VR,虚拟现实,则是创造出一个可以乱真的虚拟世界,带上VR眼镜就进入了另一个次元。
我们熟悉的街景地图,是AR在地图领域最初步的应用。
再比如室内地图领域,也经常应用到AR技术。
那么目前现实中的VR地图进展如何呢?
尽管目前所有的项目都带有“实验”的性质,但人类从未停止尝试。
海拉奈堡、阿姆拉城堡、卡拉克城堡、阿杰隆城堡、死海、圣乔治教堂、尼泊山、石柱街、杰拉什古城、佩特拉古城。这些充满异域情调的地名都是约旦的著名旅游胜地。而这些景点都可以通过谷歌地图的Google Cardboard,以虚拟现实的形式,足不出户参观游览。
Google Cardboard,中文名叫谷歌纸板盒,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寒酸的虚拟现实设备,但它却能让你从熙熙攘攘的时代广场瞬间穿越到人迹罕至的绝美沙漠。这个如“任意门”一般的神器,就长这样:
对,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它是一个真正的纸盒子,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手机放进去,将它放在眼前。对了,之前要记得系好安全带,因为下一秒你就可能出现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
最近这个“纸板”项目组提出Google Expedition远征计划,即让上学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纸板显示器“环游”世界,以便更好的了解世界。 Moore表示,这是一种教育的方式,不是单纯的游戏和娱乐,这可以让人们认识我们居住的星球,了解它的变化以及现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个简易的头戴式沉浸VR设备的价格也十分亲民。亚马逊中国海外购频道开售的一款Google Cardboard标价21.5美元,加过关税等之后的到手价为人民币152.51元。甚至这150多元都可以省去,因为它是完全可以DIY的。当然,将手机变成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的前提是,去Google PlayStore下载一款叫做Cardboard(纸板)的应用软件,然后打开这款应用。
除了将现实搬到虚拟世界之中以外,VR地图还可以重建消失的文明。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了里氏8.1级地震,处于加德满都等地的古建筑群遭到了严重损毁。29日,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对外宣布发起“See You Again,加德满都”尼泊尔古迹复原行动,开辟专门的图片上传渠道,收集全世界游客在尼泊尔拍摄的照片资料,对遭到损坏的尼泊尔古迹进行数字化三维还原,让还没来得及亲眼看到的用户也可以一睹这些历史建筑曾经的辉煌。
据统计,此次尼泊尔有14座重点古建筑被损毁,其中12座均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此次“复原行动”中采用三维重建、智能游览路径规划、图片渲染为核心的照片游技术。通过处理大量“UGC图片”(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在互联网上分享的图片),恢复出真实、清晰、细节丰富的三维信息,并计算出该场景的拍摄热点分布和最佳展示路径,从离散静态的图片自动生成连续动态的三维效果视频。
复原完成后,用户在访问这些建筑时,可清晰的观赏古迹360度的立体景象。此外,通过智能路径规划功能,用户还会看到一段关于该古迹的3D游览视频,从空间上有序的依次浏览到古迹的各个热门区域。由于用户上传照片拍摄的时段不同,复原完成后,大家还可以欣赏到不同时间(清晨、傍晚)、不同天气(阴晴雨雪)情况下古迹的形态,真正完成从空间到时间双维度的古迹复原。
虽然VR地图的初衷很好,但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在虚拟中建筑一座城池的难度也许不亚于现实。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建筑虚拟世界,是地图真正意义上的未来。也许有一天,地图不再是帮你到达目的地的工具,而是目的地本身。
3D地图
虚拟现实、区块链这些新词铺天盖地向我们袭来之时,我们这些地图爱好者不禁要问,在我们地图领域,有没有什么堪称地图界专有黑科技的技术呢?
当然有,而且已经很成熟了,那就是——3D地图。
想必现在手机前的,一定是一个个黑人问号脸,把地图从平面变成立体,也能叫黑科技?再说,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啊,
还有人会问:“3D地图除了看起来高大上,有什么实际用途呢?”
的确,3D地图看起来十分高大上,远超普通的2D地图。
但它可不是仅仅有颜值而已,既然我们的空间是三维的,经过“降维处理”的地图肯定有其局限性,但三维地图却可以完美地还原我们的三维世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要架设电线,两根电线杆一根高15米,另一根高20米,电线杆相距50米,那我们至少需要多长的电线呢?
如果用二维地图计算,无法计算出两根电线杆高度的差异,当然得不出具体的数值,但3D地图却能轻松解决这个难题。
这类似小学生数学题的例子当然无法完全说明3D地图的强大功能。3D地图之所以能称为地图界的黑科技,还是因为最唾手可得的人类科技突破:自动驾驶汽车。
当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端详这个世界时,它会看到很多东西。它有测量与旁边汽车距离的雷达,它有捕捉街道上彩色影像的摄像头,它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会发射激光脉冲测量周围环境。对于任何一辆由机器人驾驶的汽车而言,行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不是它看到了什么,而是它事先对于它途径路段的情况知道多少。
3D地图需要送入大量的数据,该类数据可通常来自于传感器、雷达及摄像头。此外,其还考量路况因素,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灯、人行横道(pedestrian crossings)、大楼及其他障碍物。当然,天气条件及驾驶能见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所有的数据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加以分析,后者将决定如何操控车辆的功能,如:加速、制动机转向等。因此,3D地图的准确性及精度要求极高。
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一张地图,但不是随随便便一张地图——这些汽车需要有关周围环境的3D信息,这些信息要持续更新,精确到厘米。在街道上行驶时,自动驾驶汽车会每天收集超过1T的数据,足以刻满1400张光盘。然而,自动驾驶汽车的众多传感器传来如此详细的信息,传到网络(例如互联网)是不经济的。
公司必须依靠人力把数据从一个硬盘转到另一个硬盘,这个过程有时被称为“人力网络”,因为工程师们开玩笑说,硬盘的转移速度是他们的脚速。
数据收集是一场旨在积累实体世界知识的激烈竞争的一部分,这些知识可以用来训练新一代汽车。研究人员希望,基础层的信息最终将不仅用于交通和物流,还用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成为真实世界的模拟,可以被所有机器人、无人机或汽车使用。
然而,实现这种可能的第一步是为自动驾驶汽车开发有效的数字地图技术。繁琐的数据存储只是困扰很多硅谷最聪明的工程师的诸多技术问题之一。没有更精确的3D地图,自动驾驶汽车革命的实现将会慢得多。
与VR地图相似,3D地图也可以有公益属性,只不过不是为了虚拟游览,而是为了灾后重建。
比如13年前,飓风“卡特里娜”重创美国新奥尔良,夺走了近2000生命。航拍地图显示,“卡特里娜”飓风过后,新奥尔良80%的地区一片汪洋,整个城市呈现出一片淡淡的蓝色。“快活之都”新奥尔良随后开始了艰难的重建之路。现在,Cyark想用3D绘图将整个城市样貌记录了下来,以防未来再遇灾害而导致无法复原。
非盈利组织Cyark成立于2003年,通过3D扫描建立了一系列全世界著名文化遗址的3D模型,其网站CyArk.org上展示了世界上最珍贵的文化遗址样貌。他们认为,这是为后代保存的珍贵文化遗址数据,也让现代社会的人们了解现状。Cyark进行了许多地图项目合作,如墨西哥金字塔、亚美尼亚古修道院、美国南达科他州的拉什莫尔山等。
来源:智图(本文作者不详,请原作者及时和《慧天地》联系,我们高度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编辑 /印涌强 审核 /杨志如 郭晓非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